- 咨询电话:18136068510
透过两会展望“十三五”期间LED照明行业前景
发布日期:2016-03-10
LED照明企业需要具备怎样的“工匠精神”?
身为人大代表的小米科技雷军在2016全国两会上的发言中,定义了他心目中“新国货”的标准:能打动人心的产品。他表示,“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品差距在于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事实上,在国务院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制造业的要求中,同样提及了这个已在本届两会期间火速升温的热词——“工匠精神”。
据悉,这种由工匠所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两会代表委员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均获得了一致的肯定。然而,对“工匠精神”反复强调,也正好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产品档次整体不高的现实。正如同为人大代表的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所指出的,国人愿意花大钱远渡东洋,求购一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马桶盖,就是显示了国产货的产品品质确实存在着问题。难道真的外国月亮就特别圆?董明珠表示,其实这只是因为“一些企业的不诚信、虚假宣传,货不对版,低质、劣质导致消费人群失去了信心”。
对此,经济学家周民良也认为,国内的企业缺乏的是“将产品做到国际最好品质的心态和实现最好资源配置的设想”。例如企业不专注于做研发、做品牌、做质量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完全依赖国外技术引进,或者遇到“什么赚钱做什么,股市好的时候炒股票,房地产好的时候做房地产”,极易地受到市场环境干扰。在他看来,企业的研发本身就需要较大投入,能否取得回报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所谓“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是需要行业发展的稳定社会预期,另外,在政策方面,不能营造投机环境,不能鼓励不可持续的行为。
回顾自去年两会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至今已经届满一年。这项升级版的制造业战略的目标,是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主线,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振中国制造,从而使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理想无疑是很丰满的,但又不得不承认,目前的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即只能在规模上占据优势,在技术、工艺、设计、品牌等方面均缺乏竞争力。而纵观当前的国内照明灯具制造业,同样也逃脱不开“大而不强”的尴尬状况,当中包括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中国制造2025”下LED产业将获哪些大发展?
有报道指,2015年制造业增速从2014年的7.3%滑落到6.0%,服务业增速则从2014年的7.8%提高到8.3%。从表面上看来,以上数据都在突显出中国已走上由依赖制造业转向依赖消费与服务业增长的模式。有人就因此产生疑惑,服务业的“热火朝天”,是否预示制造业不再重要?这些说法,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却不能认同,直言并非制造业不再重要,而是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由大做强。“简单地说,就是提高生产力,提高附加价值”。他表示,工业经济并不“过时”,像过去美国和日本工业化水平较高,后来把走向成熟的制造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遭遇了产业空心化问题。作为后发经济体,中国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否则将导致中国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诚然,去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3月5日)所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继续对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融合提出了要求,“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将其作为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容。
早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也曾表示,2016年开始要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当下已根据《中国制造2025》十年目标制定出了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出台11个相关配套文件,全面启动五大工程,同时还将与一些省对接,按照各省情况进行指导,实现差异化发展,并进行一些相关的部署。对于这些配套文件具体出台时间,苗圩日前表示,11个文件会陆续出台。其中有5个文件正在会签中,6个文件将在“两会”后陆续出台,今年上半年这些文件基本全部出台。他透露:“最先出台的5个文件主要是关于五大工程的,后面6个文件是一些细分行业的发展规划……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地,未来中国制造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未来制造业是绿色、节能、环保与智能化发展。据指,2016年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启动实施年,将会围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这五大领域,推动五大工程。而就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可以想象,此举亦将为智能照明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
据预测,在未来,智能家居照明、智能道路照明等市场将持续扩大,以20%的渗透率计算,预计将拥有多达数千亿元的市场空间。事实上,国内智能照明市场发展也相当迅速,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绿色节能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深入民心,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智能照明市场5年内可达到2000亿美元,在两年后智能照明便可望走进室内,成为智能家居市场主力军。
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意识到智能照明系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受安装成本居高不下、推广力度等制约,目前智能照明的使用还只是集中高端客户以及发达地区,当中价格还不够亲民,技术的开发也有待提高。尽管现状如此,LED智能照明产品还是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将LED灯泡结合智能照明系统,在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公共照明、商业照明、家居照明、农业照明、医疗照明等提供照明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未来发展大趋势。
PPP立法将要如何推动智慧城市照明建设?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通过提交提案、议案等方式为PPP立法纷纷作出实质性呼吁,以期规范推进PPP落地。据了解,目前国内LED户外照明也是大部分采用PPP模式来进行运作。2015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目前财政部条法司和财政部金融司已声称正在积极调研、加快推进PPP立法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跟进,推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项目,但就在这推广PPP过程中发现仍然面临“观念认识转变难、规范推广运用难、社会资本寻求难、工作协调推进难、操作实施过程难、传统银行融资渠道通畅难”等诸多困难。
对此,相关的提案指出,主要问题之一是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目前中国尚没有关于PPP的统一法律法规和规范。当前的规则设置常作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主管部门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做出的规定,大多也仅限于某个行业,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加上有的法规过多重视自身管理的需要、导致部门法规间存在冲突,难以有效衔接。
据知,城市智慧照明建设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PPP的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建设城市,即可以使得智慧城市照明建设更有效率、更合理化。目前国内LED户外照明也是多采用PPP模式进行运作。而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的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照明建设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照明建设,可以更高效的树立信息化的城市理念,提升城市竞争力。
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PPP模式将有机会成为中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导模式之一。LED照明企业也将受益于这一模式,积极参与到城市公共照明的建设项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