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州电子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人工智能:用生物传感器培养机器人感知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31  

由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CWI)与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发起的“《战马》袭心”——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已在上海文化广场《战马》演出过程中顺利完成。

  这场科技与艺术“跨界”、研究团队“跨国”组合的实验吸引了广泛关注,志愿者及没有参与测试的观众和敏锐的媒体人也纷纷提问,对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未来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

  近日,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战马》袭心”正在上海文化广场进行,这次实验引起众多测试者对生物传感技术的关注,一些测试者突然觉得“我们离智能生活越来越近了”!

  说道“智能生活”,“人工智能”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继美国、欧盟、日本先后启动国家高度的大型脑研究计划后,2015年两会中,百度李彦宏提案设立“中国大脑”计划,这让本来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中国人工智能界再次掀起研究热潮。

  “感知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驱动技术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物体识别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等是辅助机器人感知外部世界,那生物传感器是帮助机器人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日本电子公司Neurowear研制的Necomimi(中文名:猫的秘密)是目前市场上最有名气的一款可以对佩戴者情绪变化做出反应的生物传感产品,它是一个猫耳造型头箍,佩戴者专注时猫耳直立、放松时猫耳下垂,因为功能独特且造型可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Neurowear创始人Tomonori就认为,生物传感技术具有很大想象空间,比如让人与环境进行沟通,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而应用中收集到的数据,将会成为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资料,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Tomonori的设想中,未来智能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场景:人在智能生活中不是说人想让灯关了,灯就关了,而应该是灯体谅到人累了,自觉把灯光调亮或调暗,也就是物对人的体谅。“比如说你累了一天,回家了,冰箱会自动地给你推荐说,来一杯啤酒吧!”

  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也非常看重传感技术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传感器技术可以使物有 ‘生命’,使人更了解自己,使连接无缝”。他举例说:“现在智能汽车的概念很火,车不了解人的话,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智能。我们可以让驾驶座椅具有生物传感功能,驾驶者专注度下降时进行安全提醒,这个现在就能实现。智能汽车还可以通过生物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不断学习、了解车主的驾驶习惯,比如车主在什么心理状态下喜欢听什么歌曲等等。”

  科大讯飞研究院工程师付瑞吉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者,他告诉记者:“相较于语言这种经过人脑加工再表达出来的方式,我理解生物传感是更加直接的信息获取手段,但前提是能测的准。”他认为这次《战马》剧场传感实验是非常有意思的项目,生物传感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客服热线:0512-65588280 业务传真:0512-65588280   客户服务QQ:332035163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QQ:26427426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